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施穎茵

行政總裁報告

行政總裁報告

一如預期,2024年仍然受地緣政治及大環境的挑戰困擾,導致經濟增長放緩,貿易及零售業表現低迷,為本地企業的經營環境帶來考驗。

本行因應環境調整業務策略,大力推動多元化收入,並擴大目標客戶群。加上本行積極減低貸款組合的風險,令本行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並繼續維持增長動力。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施穎茵

更均衡的收入增長

去年,由於本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長強勁,營業收入淨額因此有理想的增長。

利率於去年第三季開始下調,本行亦受到市場貸款需求疲弱的影響,淨利息收入下跌5%。

然而,本行於推動多元化收入方面有長足進展。非利息收入按年大幅上升26%,足以抵銷淨利息收入下跌的影響。此方面的成績主要由於本行加強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相關收入按年增長22%。

同時,本行憑藉穩健的資產及負債管理策略,淨利息收益率維持於2.20%的健康水平。

本行的富裕客戶數目增長15%,其中新增的富裕客戶按年上升75%。本行的投資服務收入按年增長28%,人壽保險業務的收入亦較去年上升17%。根據最新資料,本行在新造人壽保險方面成為香港第二大人壽保險公司,相關新造保費增長八成。

跨境業務方面,綜合銀行服務及財富管理業務均有良好成績。內地零售客戶的新開戶口數目,按年大幅增加81%。

營業溢利按年上升 8 %,除稅前溢利增加超過港幣9億元。每股盈利改善4%,平均普通股股東權益回報率保持穩定,為11.3%。 

積極管理風險

恒生是香港最大的本地銀行,與本地經濟息息相關,亦一直為中小型企業及大型企業提供支持。由於彼此的緊密連繫,本行與這些企業一樣,需要共同面對各種挑戰。與此同時,顧及銀行持份者的長遠利益,仍是本行的首要考慮。

本行繼續採取審慎及具前瞻性的風險管理策略。

高息環境一直持續,為本行部分香港的商業房地產客戶持續帶來現金流的壓力。由於部分香港房地產客戶要求延遲還款,截至去年年底,本行的不良貸款比率為6.12%。然而,本行三分之二的貸款均有提供充足的抵押品作擔保。無擔保貸款的質量亦保持穩定,其中90%以上屬於投資級別,因此對本行的財務表現並無顯著影響。預期信貸損失提撥按年減少24%。

本行亦持續減低內地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風險承擔。截至去年年底,內地商業房地產貸款佔本行貸款組合大約2%。

本行會繼續採取積極而果斷的方式,妥善處理香港的貸款組合風險,為本行的未來增長提供穩固基礎。

投資未來

恒生有超過90年的歷史,一直與香港同商同行,積極支持香港的發展,推動香港取得優越的成績。本行會繼續投放資源發展業務及投資社區。

本行正致力投資提升數碼服務能力及基礎設施。全新裝修的中環總行推出「未來銀行 2.0」服務概念,配合市場首創結合科技及以客為尊的「We Come to You」服務模式,為客戶提升服務水平,令客戶可以透過智能櫃位及其他數碼工具,享用嶄新個人銀行服務。

本行亦致力透過各項社區活動促進普及金融及金融教育。本行推出多項活動,特別是培養年青人的金融技能。此外,本行亦推出一項支援居住於過渡性房屋弱勢家庭的計劃,增進他們理財知識及改善理財習慣。

本行另一項重要措施,乃推出港幣330億元的中小企Power Up 融資基金以支持香港中小企。另外,本行亦推出港幣800億元的可持續發展 Power Up 融資基金,為本地企業的綠色轉型計劃提供融資。

在香港以外,恒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沙特阿拉伯的SAB Invest合作,於沙特交易所推出「SAB Invest 恒生香港 ETF」,為中東投資者提供直接進入香港資本市場的機會。此舉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超級聯繫人的地位。

股息

本行的業務持續地穩健增長,並擁有雄厚資本,足以讓本行可以維持穩定的股息政策。

董事會宣佈派發第四次中期股息,每股為港幣3.20元。2024年的每股派息合共為港幣6.80元,按年增加4.6%。

財務概況

本行於2024年的財務表現,反映了本行致力推動多元化收入的成果,尤其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增長26%,為港幣107.53億元,非利息收入佔營業收入淨額的比例,由2023年的21%,改善至2024年的26%。

淨服務費收入增加8%,為港幣53.16億元,乃受惠於本行投資服務收入持續表現強勁,當中主要由零售投資基金、證券經紀及相關服務增長所帶動。

淨交易收入、以公平價值計入收益表的金融工具收入╱(虧損)淨額及其他強制性以公平價值計入收益表的金融工具的公平價值變動,共錄得港幣10.44億元的收益,而2023年則有港幣1.48億元的虧損。這主要反映來自衍生工具產品收入的上升、交易持倉淨利息收入的增加,以及因客戶活動增加而上升的外匯收入。

人壽保險相關收入亦上升17%,為港幣31.19億元,其中保險服務收入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淨利息收入減少5%,為港幣307.84億元,主要是高息環境令貸款需求減少,以及受到2024年下半年利率下調所影響。

與2023年12月31日比較,總貸款結餘減少5%,客戶存款則上升7%,主要由於在新增富裕客戶及內地客戶方面,數目均有所增加。

因為貸款需求疲弱,本行將剩餘的流動資金主要投放於優質金融資產,淨利息收益率下跌10個基點,為2.20%。於2024年12月31日,本行的流動性覆蓋比率為301.0%。

扣除預期信貸損失變動及其他信貸減值提撥前的營業收入淨額增加2%,為港幣415.37億元。

由於第3階段批發貸款客戶的預期信貸損失提撥減少,預期信貸損失及其他信貸減值提撥減少24%,為港幣47.73億元。於2024年12月31日,總減值貸款對總客戶貸款比率為6.12%,而於2024年6 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則分別為5.32%及2.83%。

除稅前溢利按年上升5%,為港幣210.14億元。股東應得溢利亦上升3%,為港幣183.79億元。每股盈利增長4%,為每股港幣9.33元。平均普通股股東權益回報率與2023年相同,均為11.3%。平均總資產回報率由2023年的1.0%,增加至1.1%。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行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17.7%,一級資本比率為19.4%,總資本比率為20.8%。

於2024年,本行持續投資於員工及科技基礎,藉此加強營運效率並提升客戶服務。本行於推動多元化收入及建立穩固資本基礎方面,亦有良好進展,有助本行維持穩健的派息。展望未來,本行會一如以往,繼續審慎控制成本及風險,從而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為股東帶來穩健及可持續的回報。

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施穎茵
施穎茵
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2025年2月19日

更多 +
隱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