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企业责任报告 |
我们的报告 | |
![]() |
行政总裁的话 | |
![]() |
我们的信念 | |
![]() |
我们的业务 | |
![]() |
我们的承担 表现 |
|
![]() |
我们的承担 企业管治 |
|
![]() |
我们的承担 客户 |
|
![]() |
我们的承担 供应商 |
|
![]() |
我们的承担 员工 |
|
![]() |
我们的承担 环保项目 |
|
![]() |
我们的承担 社区贡献 |
|
![]() |
其他资料 | |
![]() |
我们的员工不仅是雇员,亦是亲善大使、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以及本行业务的代言人。本行须要为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提供所需支援、技能和工作条件,让他们履行优质服务的承诺,与客户和社区建立长远关系。
我们透过奖赏、培训及事业发展机会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我们以身作则,以专业精神尊重每一位员工,为他们提供安全、共融及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发挥所长,并确保全体员工都享有平等机会。我们严格遵守所有相关劳工和雇佣法例的条文及精神,贯彻「同工同酬」的原则。
我们的高层管理人员与各级员工保持双向沟通,并鼓励员工充份投入他们的工作,竭力为本行取得业务上的成功。
我们推行弹性工作安排和各项家庭友善的员工政策,支持员工有效平衡个人生活与工作。我们也透过举办义工队活动,我们让员工有机会参与社区发展工作,以及回馈社会。
我们的努力获得独立机构的肯定,于2013年「Randstad企业大奖」中,获嘉许为香港「银行及金融服务界最具吸引力雇主」。
我们是全港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拥有9,680名(于2012年12月31日)员工(等同全职雇员计)。
本行设有完备的工作考绩管理制度考核和提升各级员工的表现。
管理人员与员工每年会共同设定员工事业发展计划,定订出清晰和可量度、具挑战性而能力可及的工作目标。在整年内,双方除透过互相交流促使员工不断进步外,同时亦会安排最少两次正式的表现检讨,让管理人员就员工的发展和进度作出评论和提供意见,并根据考绩评级制给予区别员工之整体表现。
我们设有内联网,方便员工获取有关网上或面授培训课程及事业发展机会的资讯。培训以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员工按其需要学习。课程涵盖非常广泛,包括金融及产品知识、销售及销售管理技巧、领导及管理技巧、语言与专业发展等。我们迅速回应不断改变的培训需要,确保员工符合监管要求,并作好准备发展新的商机。
透过职位轮调、借调及互调,为员工提供额外的技能学习机会。我们也推行奖励计划,鼓励员工考取有助提升工作表现及事业发展的专业或学术资格。
于2012年,本行每位全职员工平均接受6天的培训,跟2011年相同。
培训 | 2012 |
---|---|
每位员工平均每年接受培训日数 | 6 |
每位员工平均每年接受培训时数(按性别) |
|
- 男性 | 50 |
- 女性 | 44 |
每位员工平均每年接受培训时数(按职级) |
|
- 行政人员 | 35 |
- 专职人员 | 55 |
- 普通职级人员 | 41 |
为提升雇员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我们向各级员工提供各式各样的培训课程,包括改善工作表现,协助事业发展的课程内容。课程涵盖领导及管理事宜、销售及协商、客户服务、电脑知识和语言技能等。我们培养积极的表现管理文化,确保管理人员按下属的事业抱负提供适当的知识和支援,并协助他们订立有助长期发展的目标。
我们设有领导及管理发展课程纲领策略性地提供重点培训以帮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表现,为将来承担更重要工作打好基础。这些技能上的培训不单让在职同事受惠,即使在退休后亦同样得益。我们更为管理人员提供考绩管理及与下属商讨事业发展的培训课程。
除内部培训课程外,我们也推行员工教育和专业资格奖励计划,支持员工获取更高级的教育及/或专业资格,如学士或硕士学位、特许财务分析员(CFA)、认可财务策划师(CFP)及专业财富管理师(CFMP)等认证。
为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挽留及培育优秀人才是我们的要务之一。领袖及管理发展课程纲领提供的专业培训课程包括:
有效的事业发展会谈 | 帮助管理人员提高沟通能力,好能与下属进行有效的事业发展会谈。 |
认识企业价值 | 提供以本行的企业价值为本的考表绩管理工作坊,协助管理人员学习如何激励其团队的表现。 |
核心领导才能课程 | 举办一系列的工作坊及讲座(「领袖挑战课程」、「新晋升领袖交接课程」、「发掘领导才能」等),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技巧。 |
行政人员培训计划
为培育人才将来担任管理岗位,我们设有行政人员培训计划,为香港及内地的大学毕业生就不同的业务范畴提供密集的培训。
走出办公室
为鼓励员工加深认识和讨论社会议题,并响应我们的企业责任倡议,我们于2012年为员工举办两场企业责任讲座,邀请两位讲者就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和环境发展以回馈社会,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经验。
我们为员工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与福利,以吸引及挽留人才。我们采用薪酬与工作表现挂钩的制度,激励对业务增长有建树的员工。员工亦会根据与本行业绩及个别员工表现挂钩的业绩奖励金计划,进一步获得奖励。
为保留员工,我们亦定时检讨各主要职务岗位的薪酬及事业发展机会,以确保特别是一些主要职位的薪酬及福利在市场上具竞争力。
同工同酬
我们贯彻同工同酬的原则。在各类工作或职能上,男女员工的入职薪酬不会因性别而有所差异。
流失率
于2012年,本行香港员工的自然流失率为11.7%。
页顶为激励员工士气,让他们投入工作,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我们自2007年起进行员工调查,以评估员工对本行的投入程度,并收集他们对本行目标及推行策略的方法有何意见。调查结果让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更深入了解影响员工表现的动力和障碍,从而采取适当的行动。
本行透过业务简报、通函、向各员工发出电邮、内联网、内部刊物及内部晨早广播等各种渠道,向员工传达聘用事宜、本行业务发展方向、策略及影响本行表现的因素等资讯。
我们清晰和及时地发布重大的业务变动,让员工有充足时间成功落实该等变动。
在制订和提升本行的策略方向及政策上,我们的员工亦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提倡「聆听及敢言」的文化,鼓励员工勇于表达意见,促成有效的沟通,提升企业内各级的服务水准。我们亦藉着工作改善计划、跨部门项目及意见计划,鼓励员工发表意见。员工可与高级管理人员互相交流,或透过「行政总裁信箱」及业绩公布后的业务简报会等渠道表达意见。
页顶为营造多元和共融的工作环境,我们期望所有员工不论职级、背景、性别或年龄,彼此欣赏、关怀和尊重。
我们招聘员工时不会因性别、婚姻状况或怀孕、家庭岗位、种族、宗教、国籍或种族、或残疾而作出歧视。我们致力在工作场所保障人权,并按本行的《职员规则手册》订明我们的平等机会政策。
我们提供相关的培训让员工明白有关条例及措施,减低发生相关事件的风险。我们的入职培训包含有关多元与共融的课程,所有职员必须完成。相关培训有助于本行各部门促进多元和融合等文化,倡导员工在工作场所实践包容行为。管理人员亦须完成我们的「不自觉的偏见网上学习课程」(Unconscious Bias Learning for Managers)。此课程强调在工作场所中实践不带有偏见的重要性及必须解除任何导致排斥别人的障碍,以及支持没有偏见的工作文化。
在2012年,我们提供约22,000小时的培训,旨在讲解在工作环境和营运过程中涉及的平等机会政策和程序,以及提高员工的相关意识;内容涵盖保障资料私隐、多元与共融文化、平等机会、种族歧视、营商操守和员工行为守则等议题。
在职业健康及安全(「职安健」)方面,我们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由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组成及共同管理。
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是本行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BS OHSAS 18001:2007标准的措施之一,由高层管理人员的代表协助监督职安健项目和提出意见,同时约有300名员工担任工作危害分析小组成员及/或内部安全评估专员,并由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安全管理委员会小组。该小组隶属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向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高层管理人员汇报。
根据我们所获的健康安全管理系统BS OHSAS 18001:2007认证,全体员工均可选择积极参与用作规管职安健管理安排的正式劳资协议。(参阅「职业健康及安全:人人有责」一表)
职业健康及安全:人人有责
根据健康安全管理系统BS OHSAS 18001:2007认证,我们已订立相关程序,处理本行整体和各级职能的各项职安健议题。
关于各级职能的议题包括:
关于本行整体的议题包括:
损失工作日率 | 3% |
工伤率 | 0.18% |
缺勤率 (恒生银行及其他#) | 1.79%* |
# 其他包括澳门/海外业务及恒生银行内地业务(占恒生集团总人数约0.7%)
* 包括于2012年申请之病假和补偿病假
我们根据外在的法例和内部设立的标准和价值,制订了严谨的业务原则,要求员工保持最高的诚信。「勇于以正直诚实行事」是我们的主要原则。我们令员工在不违背道德标准及个人诚信的基础下,有勇气和能力去做正确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诚实正直的行事方式。我们通过培训加强这些原则和价值观。
勇于以正直诚实行事
我们鼓励员工秉持 ─ 「勇于以正直诚实行事」的核心价值,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可靠、开放及连系之行事方式。
可靠:值得信赖,做对的事情,信守承诺,行事果决
开放:包容不同的意见及文化
连系:与客户、社区、监管机构相互维持联系
员工在工作与生活间取得平衡,将更能发挥出色的表现。我们透过弹性工作时间安排、侍产假、领养子女假及义工假等,让员工有效管理工作与生活。
我们是重视家庭友善的雇主。在2008年,我们实施侍产假计划,让为人父亲的员工在初生婴儿出生后,给妻子更大支持。在2012年,96名男性员工受惠于这计划,并有179名女性员工享用了根据香港《雇佣条例》规定的产假。父母在产假后的复工率及留任率接近100%。
为鼓励员工健康生活、热爱人生和培养广泛兴趣,我们举办各种康体活动。2012年,这些活动包括同乐日及羽毛球、保龄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篮球和足球共6项「恒生团队杯」活动。于2012年,超过21,000人参与了我们为员工及其亲友举办的体育活动。
恒生银行及其他 # | 恒生(中国) | 合计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
全职长期员工 | 7,702 | (98.8%) | 1,750 | (92.9%) | 9,452 | (97.6%) |
全职合约员工 | 55 | (0.7%) | 133 | (7.1%) | 188 | (1.9%) |
兼职员工 | 27.18 | (0.3%) | - | - | 27.18 | (0.3%) |
临时员工 | 12.73 | (0.2%) | - | - | 12.73 | (0.1%) |
合计 | 7,796.91 | (100.0%) | 1,883.00 | (100.0%) | 9,679.91 | (100.0%) |
行政人员 | 专职人员 | 普通 / 非普通职级人员 | 合计 | (%) | |
---|---|---|---|---|---|
恒生银行及其他 # | |||||
男性 | 621 | 1,547 | 1,026 | 3,194 | (41.2%) |
女性 | 569 | 1,898 | 2,096 | 4,563 | (58.8%) |
恒生银行及其他# 合计: | 1,190 | 3,445 | 3,122 | 7,757 | (100.0%) |
恒生(中国) | |||||
男性 | 147 | 236 | 229 | 612 | (32.5%) |
女性 | 156 | 472 | 643 | 1,271 | (67.5%) |
恒生(中国) | 303 | 708 | 872 | 1,883 | (100.0%) |
合计: | |||||
男性 | 768 | 1,783 | 1,255 | 3,806 | (39.5%) |
女性 | 725 | 2,370 | 2,739 | 5,834 | (60.5%) |
整体合计 | 1,493 | 4,153 | 3,994 | 9,640 | (100.0%) |
行政人员 | 专职人员 | 普通 / 非普通职级人员 |
整体 | |
---|---|---|---|---|
恒生银行及其他# | 42 | 36 | 39 | 38 |
恒生(中国) | 38 | 32 | 28 | 31 |
整体 | 41 | 36 | 36 | 37 |
行政人员 | 专职人员 | 普通 / 非普通职级人员 |
整体 | |
---|---|---|---|---|
恒生银行及其他# | 12 | 12 | 14 | 13 |
恒生(中国) | 6 | 3 | 2 | 3 |
整体 | 11 | 10 | 11 | 11 |
男性 | 女性 | 合计 | (%) | |
---|---|---|---|---|
30岁以下 | 359 | 449 | 808 | (84.0%) |
30 to 39岁 | 62 | 46 | 108 | (11.2%) |
40 to 49岁 | 16 | 16 | 32 | (3.3%) |
50 to 59岁 | 10 | 4 | 14 | (1.5%) |
60岁或以上 | - | - | - | - |
合计 | 447 | 515 | 962 | (100.0%) |
自然 | 非自然 | 合计 | (%) | |||
---|---|---|---|---|---|---|
男性 | 女性 | 男性 | 女性 | |||
30岁以下 | 33 | 46 | 19 | 32 | 130 | (91.5%) |
30 to 39岁 | 3 | 2 | 3 | 1 | 9 | (6.3%) |
40 to 49岁 | - | - | - | 2 | 2 | (1.4%) |
50 to 59岁 | - | - | 1 | - | 1 | (0.7%) |
60岁或以上 | - | - | - | - | - | - |
合计 | 36 | 48 | 23 | 35 | 142 | (100.0%) |
整体合计 | 84 | 58 |
自然 | 非自然 | 合计 | (%) | |||||||
---|---|---|---|---|---|---|---|---|---|---|
男性 | 女性 | 男性 | 女性 | |||||||
人数 | 流失率 (%) | 人数 | 流失率 (%) | 人数 | 流失率 (%) | 人数 | 流失率 (%) | |||
30岁以下 | 246 | 3.1% | 358 | 4.5% | 35 | 0.4% | 55 | 0.7% | 694 | (56.5%) |
30 to 39岁 | 70 | 0.9% | 129 | 1.6% | 22 | 0.3% | 32 | 0.4% | 253 | (20.6%) |
40 to 49岁 | 22 | 0.3% | 44 | 0.6% | 16 | 0.2% | 32 | 0.4% | 114 | (9.3%) |
50 to 59岁 | 27 | 0.3% | 18 | 0.2% | 33 | 0.4% | 34 | 0.4% | 112 | (9.1%) |
60岁或以上 | 2 | - | - | - | 44 | 0.6% | 9 | 0.1% | 55 | (4.5%) |
合计 | 367 | 4.7% | 549 | 7.0% | 150 | 1.9% | 162 | 2.1% | 1228 | (100.0%) |
整体合计 | 916 | 11.7% | 312 | 4.0% |
附注: * 兼职及临时员工除外
# 其他包括澳门 / 海外业务及恒生银行内地业务(包括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员工(占恒生集团总人数约0.7%)
![]() |
||
![]() |